首钢矿业:让“省钱”“提效”成为一种习惯
来源:本站 2025-04-25 10:06:02

首钢集团职代会指出,要在极低成本管理上持续用力、在提升劳动效率上持续用力。矿业公司深入贯彻落实集团“两会”精神,聚焦自身发展实际,深化“一引领两融合”,坚持“一切成本皆可降”,不断激发职工群众降本增效积极性、创造性,把创新赋能这块“好钢”用在高质量发展“刀刃”上,真正让“省钱”“提效”成为全体职工的价值遵循。


啃硬骨头,爆破找到新方式


水厂铁矿坚持技术创新引领,积极开展露天矿复杂地质条件下缓冲控制爆破技术研究,提升缓冲控制爆破技术水平,最大限度保护到界边帮围岩。


优化预裂爆破参数,基于各区矿岩性质,设计预裂爆破现场试验方案。结合半孔率和预裂成缝效果,研究不耦合系数、线装药密度等与矿岩性质的匹配关系,有针对性地优化预裂爆破参数。同时改进预裂爆破装药工艺,通过装药结构的调整和能量释放的可控,提高预裂爆破半孔率和减振率。对缓冲孔的孔底距、装药结构、微差时间等参数进行优化,确定不同区域复杂地质条件下缓冲控制爆破参数取值,利用导向爆破技术引导缓冲孔爆破漏斗改变作用方向,减少后冲、降低大块产出率。


经实际验证,节理裂隙发育的地质条件复杂部位的边坡出露半壁孔率较计划提升15.2%,爆破质量明显提升。以此为基础的论文《露天矿复杂地质条件下缓冲控制爆破技术研究与实践》,在第十三届北京冶金年会中获得三等奖、在第二十八届金属学会中获得三等奖。


以“智能”促“节能”


突破固有思维模式,打破传统组织方式,水厂铁矿围绕降低设备无功消耗,改进控制程序,让更“智能”助力生产更“节能”。


采矿生产排岩重心由西排转向东排后,西排破碎站入料频次降低明显,两次矿车翻料间隔达20-25分钟。按照传统组织方式,西排皮带系统在上午、中午两次停机后,当满载矿车到达破碎站后全线连锁开机,此后不间断运转。


水厂铁矿以精细管理为引领,就“进一步优化开机组织方式”进行专题研究,尝试利用破碎机料仓仓存,降低皮带空负荷运行时间,助力节能降耗目的实现。


经现场写实,发现满载矿车翻卸两次是240吨,而料仓仓存是300吨,完全可以在第三辆满载矿车即将到达破碎站前再启动皮带系统。在仔细分析监翻程序控制逻辑的基础上,作业区创造性提出“灌料模式”,即在破碎站控制台上加装灌料转换开关,如同破碎机灌料检修一样,将物料暂存在破碎机料仓,当第三台矿车临近时再顺物流起车。


“灌料模式”实际应用后,每天可减少皮带系统空负荷运转50分钟,年可节约电费35万余元。


机车电台“二合一”,降本增效双赢


以往,150吨电力机车的两个司机室各自配备无线电车载台,不仅导致购置成本高,而且定期维护工作繁琐复杂。


运输部自控运维中心践行“四新”理念,巧妙构思出解决方案,即通过一条延长线连接两端无线电台,同时加装一个附件盒,成功实现两个电台的“二合一”,达成一个车载台供两个司机室共同使用的目的。


成本控制方面,单台机车通过此次改造可节约成本3万元,结合目前150吨的11台机车总数计算,累计可节约费用33万元。效率提升方面,改造有效解决两个调度台同时开启时产生信号干扰的作业风险,简化司机岗位电台切换流程,实现资源集中整合以及信号处理传输的优化。


源于现场的“四统一”最佳操作法


唐首马铁矿通过优化施工工序、创新管理模式,成功破解探放水作业效率难题,实现单作业面工期缩短近3个工作日,每月总体探放水成本降低1.5万元。


传统探放水施工中,每个作业面需完成4个放水孔作业,存在重复施工,导致资源浪费,经测算,每孔注浆需浪费半袋水泥浆,单作业面累计损耗达2袋;浆液养护需96小时,设备清洗重复4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度。


通过现场勘查分析,发现问题根源在于传统单孔作业模式存在工序冗余,唐首马铁矿实施改造攻关,系统研究防治水技术,提炼“四统一”最佳操作法,即统一开孔定位、统一注浆固管、统一养护浆液、统一耐压试验,将工序周期压缩至24小时;引入精准定位系统,在巷道壁设置双钉标记线,提高多孔位施工精准度。通过计算优化材料配比,将原本分散的4次注浆整合为一次性搅拌6袋水泥浆,既减少了材料浪费和设备清洗频次,又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客服电话: 4001109771
投诉邮箱: service@mcoc.com.cn
联系地址: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西外环
咨询时间: 周一到周五 9:00-17:00
联系客服

客服电话

联系客服

投诉电话

微信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