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落实“新”节能审查制度为发展契机 以“新能评”促进钢铁行业节能降碳
来源:本站 2025-08-01 09:42:40

一、政策背景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以来,经过2016年和2023年的两次修订,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在提升项目能效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及推广先进节能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我国正经历着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刚性增长的挑战,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在此背景下,作为推进节能降碳的关键措施,节能审查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了更有效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应运而生。该《办法》是在我国致力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为适应新时代节能降碳要求发布的重要文件。它不仅强化了源头控制,还将碳排放评价纳入审查范围,旨在促进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的综合评价。较以往发布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文件,此次《办法》具体变化如下:


一是调整审查权限配置,强化项目总体管理


《办法》建立节能审查权限动态调整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重点行业重大高耗能项目审查,对重点领域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万吨标准煤及以上(或年煤炭消费量50万吨及以上)项目实施节能审查;省级节能审查机关负责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0吨标准煤及以上(或年煤炭消费量10000吨及以上)的中等能耗项目的节能审查;严格禁止将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审查权限下放至县级。


二是纳入碳排放评价和煤炭消费管理要求,推动能碳协同管理


将项目碳排放评价、煤炭消费控制和压减要求纳入节能审查范畴,按照碳排放双控要求同步对项目碳排放水平、实施影响和降碳措施等进行评价,项目碳排放评价结果纳入项目节能审查意见,为加强新上项目碳排放管理提供制度支撑和实施路径。


三是健全闭环监管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强化监督管理责任,明确未批先建、擅自投产、提供虚假材料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并建立信用惩戒机制。严格规定节能审查验收的时限、内容和流程;对发生重大变动或未达标运行的项目,设定限期整改要求,确保持续符合能耗与碳排放标准。依托“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将节能审查实施情况列为地方节能主管部门重点监察内容,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强化制度执行效力,推动实现从“重审批”向“全过程监管”转变,确保节能审查制度落地见效。


此次发布的《办法》是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节能审查制度具体要求的积极响应,标志着我国节能审查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更加注重碳排放双控,通过深化制度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对钢铁行业的影响


(一)审查提级管理:钢铁企业新上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普遍大于50万吨标准煤(或年煤炭消费量50万吨),需要报送至国家发改委进行节能项目审查,项目纳入国家级监管。按此要求,未来涉及产能置换的建设项目,大部分都要提级报到国家进行节能审查,项目审批将更加严格。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审查通过对项目的能效水平、能源消耗、节能措施、实施影响等情况进行严格把关,并加强与产业调控、生态环保、资源利用等政策的衔接协同,指导和推动地方严把新上项目准入条件,深入论证项目上马的必要性、可行性,促进能源要素向低耗高效的产业和项目流动配置。因此在钢铁行业,对于一些不符合以上条件的“低效产能”将很难通过节能审查。


(三)节能评估报告要求升级:一是提级评审对于项目文本编制质量要求更高,涉及能效、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工艺设备等多专业领域,要求编制单位具备高水平专业能力。二是增加了碳排放评价章节,内容更专业,需涵盖单位产品碳排放、单位增加值碳排放、碳排放总量及结构多项指标,如何准确理解这些指标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对于报告能否通过至关重要。


(四)后续监管力度加强:节能审查实施情况将被列为地方各级节能主管部门监察重点,钢铁企业需建立从立项规划到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制度,确保建设项目投产后持续满足节能审查要求。


三、我们的优势


(一)专业力量全覆盖:冶金规划院拥有一支涵盖节能、低碳、环保等领域,包括原料场、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等主体专业的团队,为钢铁企业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二)实践经验强支撑:冶金规划院作为最早从事钢铁企业节能审查报告的编制单位,累计为国内数十家大型国企与民营企业完成报告编制工作,并帮助企业顺利通过审查,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


(三)规则理解更精准:冶金规划院长期参与能评相关工作的研讨,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等内容具有深度理解,能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有助于企业顺利通过审查。


冶金规划院作为专业力量最强、工作经验最丰富、规则理解最深刻的行业权威咨询机构,可以为钢铁企业提供完善的能评报告编制和咨询服务。


业务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辉


电话:18501193669


邮箱:lihui@mpi1972.com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能源处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能源处是我国冶金行业节能低碳领域的核心智库部门,同时承担中国节能协会冶金工业节能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工作职责。冶金规划院能源处现已构建"三位一体"的行业服务体系(政策研究、技术咨询、行业服务),拥有一支政策理论水平高、节能规划经验丰富、工程咨询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团队,形成政策研究、技术咨询、标准建设、产业服务“四维协同”工作机制,重点围绕"双碳"战略目标实施路径,开展以下核心业务。


一、节能与低碳发展咨询服务体系


1. 政策支撑体系构建


主导编制《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工业能效提升实施方案》等国家级政策文件,牵头制定《钢铁行业能源审计技术导则》《钢铁行业节能诊断技术导则》《钢铁企业重点工序能效标杆评估规范》等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支撑钢铁行业完成《钢铁行业能效标杆示范评估验收办法》等。


2. 行业节能降碳咨询


建立"诊断-规划-实施-评估"全流程服务体系,可为企业开展“双碳”背景下能源转型、极致能效提升、能效标杆创建、全流程系统节能诊断、节能低碳发展专项规划等专项咨询。已累计为宝钢湛江、首钢京唐、宝钢股份、首钢股份等几十家钢铁企业提供能效标杆创建与评估服务。


3. 前沿课题研究


最新碳排放规则出台后,外购电力与热力不纳入碳排放,率先在行业开展“双碳”背景下能源领域重点课题研究,正在开展煤气资源优化、余热资源合理利用、极致电气化提升等专项咨询业务。


二、绿色制造体系支撑


1. 标准引领发展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国家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主导制定《钢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等重要行业标准,是工信部第一批绿色制造升级服务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成功中标工信部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并在吉林、四川等多个省份开展节能诊断工作。


2. 示范创建实效


已成功申报40余家国家级绿色工厂示范,协助河钢集团、山东永锋集团、衡阳钢管等多家钢铁企业完成绿色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企业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三、行业协同创新平台


中国节能协会冶金专委会秉承为冶金工业企业服务、为节能减排事业服务的使命,致力于成为中国冶金工业节能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社团组织,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与纽带作用。目前已招募会员单位200余家,涵盖百余家大中型冶金企业以及众多优秀节能企业,成功构建“一纵、一横、五大平台”。


1. 纵向深化专题研究


开展“能效评价及能效提升”“双碳最佳能效标杆示范厂验收”等多项课题研究,每年发布《中国钢铁工业节能低碳发展报告》。


2. 横向推进技术应用推广


开展节能技术评价,建立冶金行业节能技术库,评选钢铁行业十大节能先进技术,征集行业典型示范案例,开展先进适用节能技术现场对接会等。


3. 五大服务平台


“五大平台”指会议平台、宣传平台、培训平台、共享平台、合作平台,每年定期举办节能服务进企业、钢铁行业节能减排论坛等大型交流活动。


客服电话: 4001109771
投诉邮箱: service@mcoc.com.cn
联系地址: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西外环
咨询时间: 周一到周五 9:00-17:00
联系客服

客服电话

联系客服

投诉电话

微信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