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业内卷:囚徒困境下的 “集体疲惫”
来源:本站 2025-08-06 10:19:09

一、从 “价格之殇” 到 “集体自杀”


2025 年春节之后,镁价跌破成本线至 1000 元 / 吨以下,全行业陷入 “失血保产” 的囚徒困境。这场表面由供给波动引发的价格战,实则是镁产业各主体在 “不降价即出局” 的恐惧下,被迫进行的非合作性博弈。其结果不仅是市场低谷,更是内卷式竞争对产业链系统性伤害的集中爆发。而2025年上半年行业供求数据证明,供给是在增加,可需求也在增长,社会库存的急剧下降就是强有力的佐证。


二、囚徒困境视角下的三重危害


(一)个体层面:企业 “被迫竞争” 下的自我耗损


现金流告负 :企业为生存苦苦挣扎,质检、安环、技改等方面全面让步于 “活下去”,基础保障难以为继。


工艺底线失守 :为降低成本,企业不惜省电、省材料、省工艺,能省则省,导致质量体系紊乱,下游废品率大幅飙升,形成恶性循环。


专业人才流失 :利润空间被压缩至极限,技术人员流向更稳定行业,镁行业长期创新能力被严重削弱,未来发展动力不足。


(二)组织层面:零和博弈中的 “劣质驱逐良币”


成分漂移 :企业为省钱使用劣质原材料和辅料,致使硅、锰、铝等杂质含量上升,下游合金耐蚀性、延展性等关键性能衰减,产品质量系统性下滑。


商誉塌方 :一次大规模召回事件,可能使整条合金供应链用镁被一票否决,订单永久丢失,企业多年积累的商誉毁于一旦。


产业链协同失灵 :上游为 “省成本” 不择手段,下游却因此面临 “高风险”,上下游之间的信任裂痕加深,纵向整合的技术升级之路被阻断,产业链效率低下。


(三)国际层面:无政府状态加剧的 “生存焦虑”


国际营商环境恶化 :全球镁产能在中国高度集中,国内区域性的非理性倾销极易引发贸易调查,国外反倾销调查已持续多年,镁产业国际营商环境不断恶化,中国镁企在国际市场上举步维艰。


资源安全风险 :国内镁行业陷入 “降价→降质→失信→再降价” 的死亡螺旋,国家层面的资源安全(镁作为轻量化战略材料)也面临不可持续的供给风险,产业战略地位受到威胁。


三、内卷式竞争的三条衍生曲线


(一)价格曲线


镁价跌破成本后仍一跌再跌,形成 “边际成本 < 边际收益” 的倒挂陷阱,企业每生产一吨镁都在亏损,但为了市场份额不得不继续生产,集体陷入无底洞。


(二)质量曲线


为降低成本,镁产品成分与工艺双双缩水,劣质产品充斥市场,其 “负外部性” 由全行业共同承担,损害整个镁行业的声誉和市场认可度,优质企业也受牵连。


(三)信任曲线


行业利润率持续走低,银行惜贷、客户转单、资本离场,金融与商业生态同步恶化,企业融资困难、市场拓展受阻,行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四、自救之道:从囚徒困境到合作博弈


(一)制度设计


行业自律 :镁企应积极达成基于“供求与库存相对平衡状态下”的保价限产共识,锁定 “镁 / 铝价格比”在生产端和应用端都认可并有利可图的合理区间,避免集体踩踏,稳定市场价格体系。


政策引导 :以中央财经委 “三条红线” 中的 “反内卷” 为政策锚点,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针对“安全、环保、节能”的政策红线加快去产能步伐、提升品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金融工具 :建立 “质量溢价” 评价体系,将银行利率、保险费率与产品合格率和优质率挂钩,让企业为 “降质” 行为付出显性成本,倒逼企业重视产品质量。


(二)价值重构


转向绿色溢价 :倡导以碳足迹、资源综合利用、废料循环回收作为新的竞争维度,摒弃单纯的价格战,把 “做大市场蛋糕” 而非在 “现有市场抢夺” 变成行业共识,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共享平台 :由行业共建工艺数据库、缺陷案例库,降低单体企业试错成本,削弱 “保密即优势” 的旧逻辑,促进技术交流与创新,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集体研发收益 :将短期利润的一部分投入联合研发项目,以 “集体研发收益” 对冲 “个体背叛诱惑”,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五、走出 “集体劳累却无集体增益” 的困局


囚徒困境的悲剧不在于没有共赢方案,而在于缺乏让共赢方案成为 “占优策略” 的制度与价值支撑。镁行业的内卷式竞争已充分证明:当 “不卷就死” 成为集体信念时,结果往往是 “卷完一起死”。只有把 “合作优于竞争” 理念深深植入行业标准、金融条款和国家战略中,才能将镁产业从 “集体劳累却无集体增益” 的困局中真正解救出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客服电话: 4001109771
投诉邮箱: service@mcoc.com.cn
联系地址: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西外环
咨询时间: 周一到周五 9:00-17:00
联系客服

客服电话

联系客服

投诉电话

微信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