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吨减排死令倒计时!陶瓷厂千万级脱硝改造实录
来源:本站 2025-08-22 09:59:56

氮氧化物排放新标落地:92.8吨/年的减排任务下,陶瓷厂改造生死线


一千万元环保投入背后,一家玻璃企业从“污染嫌疑”到环保标杆的生死突围


站在北流建铧玻璃厂区,两根高达30多米的烟囱静静矗立。令人意外的是,尽管15条生产线全速运转,烟囱口却几乎看不到排放痕迹。三年前,这里还是当地环保部门重点监测对象,如今已成为“玉林环保世纪行”的示范点。


“环保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黄冈市生态环境局浠水分局局长王剑的这句话,正在全国制造业企业间引发强烈共鸣。


今年8月,湖北省发布《陶瓷行业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求2025年底前,宜昌市、黄冈市建筑陶瓷企业基本完成综合整治,有组织排放指标中,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被严控在80-100mg/m³ 以下。这一标准比国标严格30%以上,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未达标企业头顶。


01 环保高压,一纸文件划定生死线


新出台的湖北方案并非孤例。实际上,全国范围内一场针对工业窑炉的环保风暴已然形成。湖北省要求陶瓷企业2025年底前基本完成综合整治,2027年底前全省全面完成。在具体指标上,A级企业的窑炉氮氧化物排放限值为80mg/m³,B级企业为100mg/m³——这比国家标准收窄了30%以上。


更严峻的是天然气管网的覆盖要求:2025年底前,有稳定供气条件的陶瓷企业,窑炉必须全部使用天然气。对于仍在使用煤、煤制气、水煤浆等燃料的企业,这无疑是最后通牒。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数据显示,当前该省陶瓷行业环保绩效水平整体不高,仅有4家陶瓷企业评为C级,其余均为D级或非引领性企业。距离2025年不到一年半时间,升级压力巨大。


在浠水县,京华陶瓷、雄陶陶瓷、新明珠绿色建材三家企业已领到年度92.8吨氮氧化物减排任务。无法达标者,将面临停产整顿甚至关停淘汰的命运。


02 建铧样本:千万投入的脱硝突围战


北流建铧玻璃的转型之路,为面临同样困境的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这家专业生产食品瓶、保健瓶的玻璃企业,曾在2015年因厂区外围堆积如山的废渣成为环保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


“当时我们直接从国外进口镍土,但只能提取其中很小一部分,剩下的废渣堆积如山。”建铧玻璃董事长助理林文松回忆道。企业痛定思痛,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两套高压静电除尘+干法碱式脱硫废弃治理设施。


技术升级带来质的飞跃:所有外排废气经过处理后各项指标达标排放,废水则全部回收至园区污水厂集中处理。2014年,公司又投资7500万元启动第三期工程,在扩大产能的同时保持环保高标准。


建铧玻璃的改造思路很清晰:前端采用干法碱式脱硫技术,中端实施静电除尘,末端则通过低氮燃烧控制氮氧化物生成。这种分级治理模式使企业在2015年即实现环保达标,成为“玉林环保世纪行”的正面典型。


03 技术路径:四种脱硝方案的生死时速


面对紧迫的改造时间表,不同规模的企业正在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


全面“煤改气”方案


新明珠绿色建材投入巨资全面实现“煤改气”,使年减标煤达2.1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锐减至300吨,单位能耗优化26%。该方案适合具备天然气管网覆盖条件的企业,但能源成本将上升30-40%。


末端脱硝技术


雄陶陶瓷投入1500万元建成 “脱硝+脱硫+除尘”三位一体系统,脱硝效率达惊人的92%,年减排38吨氮氧化物。其采用SCR脱硝技术,在烟气末端加装催化反应装置,适合无法短期内完成燃料替代的企业。


低氮燃烧革命


京华陶瓷则另辟蹊径,自主研发低氮燃烧技术,通过改造燃烧器结构和优化空燃比,将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降至不足原来的七分之一,单条生产线年减排2.4吨。该技术已获国家专利认证,改造成本仅为末端治理的1/3。


协同治理创新


广西纯一陶瓷采用“余热利用+脱硫升级”的协同治理模式,将辊道窑烧成排出烟气引至喷雾干燥塔进行余热利用,同时对脱硫塔进行技术升级。这种“一举两得”的方案既满足减排要求,又能降低综合能耗。


04 政企合力:浠水模式的突围之道


面对紧迫的改造任务,浠水县探索出一条政企联动的突围之路。黄冈市生态环境局浠水分局化身“转型推手”,用全要素服务破解企业转型难题。


资金支持方面,该局争取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3200万元,落实环保设备抵免税850万元。技术服务上,组建“环保管家”团队,开展37次技术诊断,制定64项改造清单。


最值得借鉴的是其创新“边生产边改造”方案:将技改拆分为12个模块,确保产能保持率超85%。这一做法解决了制造企业最大的痛点——改造就意味着停产。


“我们组建了专家团队驻厂指导,将改造工程分解为不影响主流程的独立模块。”浠水分局局长王剑介绍,“企业无需全线停产,技改完成一个模块就投用一个。”


05 成本与效益:环保投入的经济账


面对动辄千万的环保投入,企业最关心的是投入产出比。三水阳光陶瓷公司生产负责人吕仁生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今年我们投入超过2000万元用于治污,但对氮氧化物排放稳定达标仍有担忧。”


环保投入并非纯成本。以雄陶陶瓷为例,其1500万元的脱硝系统年减排38吨氮氧化物。按当前碳排放交易价格60元/吨计算,仅碳交易一项年收益就达0.228万元,加上节省的排污费,投资回收期可控制在5年内。


品牌溢价同样不可忽视。北流锦昌瓷业公司采用天然气烧成技术后,产品全部达到高档日用细瓷标准,形成八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产品格局,产品洁白如玉(白度高达88.9度),深受海内外客户青睐。


浠水县的经验更表明,率先完成改造的企业可获得政策红利:环保绩效A级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可正常生产,而D级企业则面临全面停产。在订单旺季,这一差别足以决定企业生死。


建铧玻璃董事长助理林文松站在烟气监测室,指着实时数据说:“污水我们是回收到园区污水厂的。减少企业的麻烦,也保护周边百姓。” 窗外,曾经堆积如山的废渣场已被绿植覆盖。三年环保攻坚,建铧不仅活了下来,年产值更突破2.8亿元,成为广西第二大玻璃制品企业。


在湖北黄冈,京华陶瓷的专利低氮燃烧器已安装到第三条生产线;雄陶陶瓷的三位一体净化系统稳定运行;新明珠的煤改气工程进入收官阶段。这三家领军企业组成的减排联盟,正合力冲击年减排超60吨氮氧化物的目标。


环保风暴席卷制造业,生死线已清晰划定。要么像建铧玻璃那样投入千万转型求生,要么如湖北某陶瓷公司因未批先建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92.8吨的减排任务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产业洗牌的起点——那些率先跨越生死线的企业,正将环保压力转化为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


客服电话: 4001109771
投诉邮箱: service@mcoc.com.cn
联系地址: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西外环
咨询时间: 周一到周五 9:00-17:00
联系客服

客服电话

联系客服

投诉电话

微信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