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将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丰富产品供给,包括推动LNG(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
证监会期货监管司副司长王颖近日称,国际经贸秩序深刻调整,不确定性成为全球经济关键词,作为专业的市场化风险管理平台,期货市场独特作用愈发凸显。证监会将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丰富产品供给,包括推动LNG(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
LNG价格波动持续下探
今年以来,受全球供应相对充足而需求增长乏力的影响,国内外LNG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趋势。
今年以来的多数时间,东北亚LNG现货价格在每百万英热单位11—13美元的区间内波动。8月下旬,10月交货的东北亚LNG现货价格约为11.4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不少业内人士甚至预计,未来亚洲LNG价格可能需要跌破1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门槛,才能有效激发采购兴趣。
再看国内,LNG价格表现偏弱,尤其在一段时间内经历了明显走跌。由于国内气源供应相对平稳,LNG工厂的开工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虽然国际现货价格较高抑制了部分进口积极性,但接收站为保障刚需,槽批出货量并未大幅减少。
在需求端,当前国内管道气用气价格相较于LNG更具经济性优势,导致部分终端用户转向使用管道气。工业需求减弱等其他因素同样拉低LNG价格。
当前,天然气产业链各主体的风险管理需求越来越强烈。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王凤海此前表示,与原油市场相对成熟的国际定价格局所不同,亚太天然气市场始终缺乏一个能够真实反映当地供需情况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配套的风险管理工具。在业内人士看来,LNG期货上市是众望所归,未来将有助于形成我国天然气基准价格。
应对风险的“稳定器”
一直以来,国家层面多次提出要建立健全油气期货产品体系。2022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健全油气期货产品体系”。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2022年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要求“适时推动天然气等期货交易”。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已上市一些能源类期货品种,比如上海期货交易所及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了原油、燃料油、低硫燃料油、石油沥青等能源类期货品种,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了焦煤、焦炭等与能源化工产业链密切相关的品种。其中,LPG(液化石油气)成为我国首个气体能源期货品种,不仅对外能够提高我国LPG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在LPG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同时对内填补能源核心三大领域煤、油、气中气体能源的缺位。据了解,中国海油旗下的阳江气库成为国内首批指定的LPG期货交割厂库之一。
王颖表示,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进一步完善商品指数体系,不断扩大期货及衍生工具覆盖面,以更好满足市场风险管理需求。
当前,LNG价格易受地缘政治、季节性需求、运输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期货价格包含市场对未来供需的预期,形成一条远期价格曲线,这条曲线可以引导整个产业链进行更合理的决策,期货市场可为天然气生产企业、贸易企业、下游城市燃气公司和工业用户提供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工具。”一位金融机构人士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企业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操作锁定成本或利润,增强经营稳定性,相关生产企业、贸易企业和下游用户迫切需要风险管理工具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此外,我国作为全球最大LNG进口国之一,推出期货品种有助于形成反映亚太地区供需关系的价格基准,增强我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话语权。“LNG期货还能促进能源结构调整,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引导社会资源向清洁能源领域优化配置,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该人士补充道。
打破障碍推进上市
推出LNG期货是提升能源市场话语权、服务实体经济风险管理的重要战略步骤。但目前看,LNG期货的推出仍面临市场化定价机制、基础设施短板等挑战。
“天然气市场化定价机制尚未完全形成,还未能形成统一、可真实反映供需关系和符合经济规律的天然气价格体系。而期货市场的有效运行需要一个高度市场化的现货市场作为基础。” 上述金融机构人士说。
此外,充足的储气能力是应对季节性需求波动和确保期货交割顺利进行的关键,但目前,我国储气能力远低于此水平。虽然《天然气“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立综合性调峰系统,但储气库建设明显滞后仍是现实问题。“还有一点,就是LNG的储存和运输需要特定的基础设施,这使得交割环节的设计变得复杂。如何设立交割仓库、制定公平合理的交割标准,都需要仔细考量。” 上述金融机构人士坦言。
业内专家表示,虽然面临挑战,但能源期货产品不仅能为企业提供风险管理的工具,更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和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话语权。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市场参与者逐渐成熟,中国LNG期货有望在未来成为亚洲天然气定价的重要参考基准,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