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镁行业资讯
【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辽宁省建立菱镁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治理机制!
发表时间:2025-09-15

党建领航 聚势赋能


以“排头兵”精神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


省自然资源厅


省自然资源厅以党建为领航,深化思想引领、强化要素保障、狠抓作风建设、完善制度保障,聚势赋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深化思想引领,筑牢政治根基,争当争先创优排头兵


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把稳高质量发展“方向盘”。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党组领学、支部跟学、党员践学”三级联动机制。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剖析自然资源领域在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实践路径。举办“自然资源大讲堂”、开展“书香自然”读书分享会,邀请行业专家、业务骨干解读政策法规、分享实践经验,切实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红色足迹”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干部走进红色教育基地,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党员干部学思践悟,提高素质能力。


二是创新阵地建设,激活基层组织“新动能”。打造党员活动室、党建文化长廊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党的光辉历程,传播党建文化、弘扬正能量。实施“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工程,各党支部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开展“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组织确权登记、规划审批等专项技能竞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三是弘扬夺旗精神,锻造干事创业“先锋队”。倡导“逢旗必夺、逢优必争”精神,领导干部挂帅出征,作表率、当榜样,带头认领耕地保护、矿山修复等“硬骨头”问题,深入一线调研,解决具体问题。开展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培训,厅党组书记率先开讲,调动党员干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自觉性,有力提升了机关干部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通过“鲶鱼效应”激发队伍活力,涌现出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个人3名、省级劳动模范5名,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二、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资源配置,争当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排头兵


积极改进审批机制、打造智慧平台、破解历史难题,推动自然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提升,为重大项目落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一是创新要素供给机制,下好资源配置“先手棋”。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企业、项目现场开展调研,精准编制15项工程350个重点项目要素需求清单,实行“一项目一专班”精准对接。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在用地、用矿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在全国率先推行用地用林用草“一体化审批”,打破部门壁垒,优化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压缩60%。创新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模式,明确地块的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容积率等控制指标,企业竞得土地后即可开工建设,实现“拿地即开工”。


二是打造智慧服务平台,跑出政务效能“加速度”。以党建赋能要素供给改革,将全省矿业权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与辽宁政务服务网进行对接,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提交申请。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矿产资源规划、财政出资地质勘查项目、矿业权出让计划、已有矿业权信息等数据全部纳入平台,实现矿业权管理“一张图”“一网办理”。将矿业权登记办理过程在网上公开,企业可实时查询信息,实现了数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是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打好资产盘活“攻坚战”。推动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以攻坚姿态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深入化解国有企业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指导意见》,打破了各部门各环节业务壁垒,理顺企业土地房屋权属、类型、用途,明晰国有资产权属。抓实政策落地,为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国家管网北方管道公司、融通集团、省交投集团等219家国企破解历史遗留问题2000余个,助力显化国有资产约160多亿元。


三、狠抓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效能,争当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排头兵


坚持擦亮服务窗口、深化政企协同、强化监督问效,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擦亮服务窗口,树立为民服务“金招牌”。在审批服务窗口、不动产登记窗口等关键岗位设立“红旗岗”,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带头严守工作纪律,全力提升服务质量与办事效率。建立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否定备案等工作制度,明确服务标准和流程,确保群众办事有章可循。丰富“党建+”载体,创新“党建+不动产登记”服务模式,全省首次登记和转移登记业务实现平均3个工作日办结,较国家要求5个工作日压缩了40%,沈阳、大连等7市一般登记和抵押登记实现“1小时内立等可取”。


二是深化政企协同,架起纾困解难“连心桥”。推动党建与营商环境深度融合,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梗阻,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提升效能。制定《深化“看变化 增信心  强本领  促振兴”学习实践活动方案》,严格落实“四下基层”制度,与企业负责人、一线员工面对面交流,精准对接企业在用地、用矿、不动产登记等方面的需求,建立问题台账,逐一跟踪解决。针对矿业发展矛盾,采取市场化手段,常态化投放矿业权,吸引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三是强化监督问效,筑牢廉政风险“防火墙”。加强党建与业务工作的统筹谋划,把推进“党建+营商环境建设”纳入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安排中,将党建工作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厅机关党委与审批处协同合作、同题共答,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改进。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明确各级党组织基本职责,推动“两个责任”落到实处。动态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手册》,更新权力清单、廉政风险点和行权流程图等,有针对性制定防范风险措施,做到及时发现、精准处置、有效防控,推动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形成常态。


四、健全完善制度,强化政策供给,争当改革创新排头兵


以深化改革为路径,通过强化政策供给、锻造先锋队伍,破解制约项目建设的堵点难点,实现“审批速度更快、政策支持更准、服务保障更优”,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一是创新审批机制,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推动党建与项目建设同频共振,全链条再造矿业权审批流程,形成省、市、县三级一体化同步审查新模式,审批速度、质量均领跑全国。出台用海保障20项优化措施,再造审批流程,将内部审核部门由过去13个压减为7个,审核时限从规定的60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下发《关于加快盘活全省“未批已填”类围填海区域的通知》,明确13项围填海盘活利用政策,加速推动重大项目在“未批已填”围填海区域落地。


二是强化政策供给,打造制度创新“样板间”。坚持党建引领政策供给,建立“支部建在项目上”机制,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效能。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在全国率先开展建设用地审批“模块化”管理改革,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换来快发展。压缩用地办理时限,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办理效率,辽宁省“深化建设用地审批‘模块化’管理”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特别案例”和“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并被评为“辽宁省第二届制度性创新成果一等奖”。


三是锻造先锋队伍,激发攻坚克难“战斗力”。落实党组主体责任,注重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把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等基本职责全方位渗透到业务工作各环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成立菱镁办临时党支部,制定实施《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建立菱镁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治理机制,以矿权矿量管理为龙头,全链条推进采、选、加、运、售、管,菱镁矿石开采量、镁质耐火材料加工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咨询热线:
400-110-9771
客服微信: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