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新闻
辽宁地矿集团发现一处1500吨世界级金矿 将使我省金矿资源量由全国第19位跃升至第2位
发表时间:2025-09-26

地面之上,是辽东地区的一处寻常村落;地面之下,却隐藏着一处宛如巨龟的黄金矿脉,其资源储量足以改变国家黄金资源格局。近日,辽宁地矿集团的大东沟金矿勘探项目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提交金金属量1444.49吨。


9月24日,辽宁地矿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金矿是我国首个单体千吨级金矿,我省“十四五”期间地质找矿、增储上产的这一里程碑式成果,将使我省金矿资源量由全国第19位跃升至第2位。


大东沟金矿的发现经历了40余年的曲折历程。早在1983年,辽宁地矿集团所属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原辽宁省第五地质大队)就在该区域首次发现了金矿找矿线索。当年,五队在该区域开展金矿初查工作,通过地质填图、地表槽探及少量的深部钻探工程验证,首次发现找矿线索,圈出金矿体5条,估算金金属量仅为21.22千克。


1989年至1990年期间,五队在该区域进一步开展了金矿普查工作,在地表及浅部发现金矿化线索,并通过物化探、槽探、钻探等技术手段,圈出金矿带109条,估算金金属量也仅为207.79千克。由于当时规模有限、金品位不高,该矿被认为“工业价值不大”而暂时搁置。


2009年,大东沟金矿勘探项目被确立为省本级地质勘查项目。2009年和2015年,五队在该区域陆续开展了普查和普查续作工作。技术人员采用新思路进行重新评估,发现原先圈定的小规模矿体之间的围岩普遍具有矿化蚀变,经过研判,调整主攻方向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带着新的找矿思路,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技术人员取得重要发现,认识到地表出露多条含金蚀变岩带实则为一个整体,地下可能存在东西延长约3000米、南北宽约1500米的“大东沟含金构造蚀变岩带”,并提出勘查区内具有寻找超大型低品位金矿的前景。


2019年,辽宁地矿集团对大东沟地区金矿主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行了科研探索,形成了《大东沟地区低品位赋存特征及成因研究》成果报告,报告系统分析了矿床成矿流体的来源及演化特征,厘定了与研究区金矿成矿有关的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初步建立了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为进一步勘查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4年,大东沟金矿勘探项目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重点项目,辽宁地矿集团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省自然资源厅和省国资委的指导下,积极推动项目落实落地。院士、专家多次深入实地开展专题调研,帮助科学确定边界品位,优化矿体圈定,明确勘查的核心技术路线,确定了此类“低品位、大规模”矿床的科学性。


辽宁地矿集团创新实施“普详勘一体化”勘查模式,先后组织了20多场设计论证会,统筹组织18家生产与科研单位“大会战”。施工高峰期间,现场同时运行45台钻机,近千名工作人员日夜奋战,构建了多层级协同组织与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使勘探工期从原先设计的3年缩短至15个月。


历经15个月的勘查工作,辽宁地矿集团自筹资金累计投入近2亿元,完成钻孔219个,机械岩芯钻探进尺13.67万米,化验样品近10万个,开创国内“短周期、高质量”的金矿勘查先河。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首次在千枚岩地区成功安装变频装置,实现基于岩性硬度钻速与压力的动态调控,有效控制钻探偏斜,解决了勘查初期出现大量钻孔弯曲度超差、深部难以确认矿化边界等问题。项目全面应用三维建模技术展示矿体赋存状态,极大提升了成果展示的直观性与科学性,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资源量,经传统几何法验证,估算结果真实可靠。


咨询热线:
400-110-9771
客服微信: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