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国内首条智能化高合金板材生产线在抚顺特钢热试成功
2025年10月10日,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隆重举行高合金板材生产线热负荷试车仪式。公司领导班子、员工代表及建设单位共60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里程碑时刻。上午11时18分,随着第一副总经理穆立峰按下启动按钮,国内首条智能化高合金板材生产线正式投入试运行,标志着我国高端特钢材料智能化制造迈入新阶段。
该生产线是抚顺特钢“十四五”技改重点工程,总投资5.17亿元,占地2.3万平方米,由热轧、冷轧、热处理等六大工序组成,年产高品质特钢板材约8000吨。其核心突破在于以“大数据集中控制”替代传统人机交互模式,实现了高合金板材生产全流程的精准化、智能化管理,为航空、航天、舰船等领域提供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等高附加值材料。
董事长孙立国在致辞中表示,项目从立项到热试仅用700天,是公司“提质增效、智能制造”战略的关键成果。这条生产线将大幅提升我国高合金板材的“高质量、高精度、高稳定性”供给能力,为国家重点工程提供更坚实的材料支撑。
热试成功后,公司领导在冷轧机前与首张成品板材合影留念。未来,抚顺特钢将持续深化智能化转型,助力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迈向新高度。
02浙江大明前三季度深加工业务创历史新高,加工量同比增166.8%
2025年前三季度,浙江大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深加工费收入同比增长48%,深加工加工量同比增长166.8%,均创下同口径历史新高。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公司在“一站式”服务、组合销售模式及高效生产协同等方面的持续深耕。
浙江大明依托集团丰富的材料资源和九大连续加工平台,为客户提供从选材顾问、技术咨询、方案优化到物流保障的全流程服务。这种“一站式”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了客户体验,也推动了材料、简单加工和深加工业务的协同增长。同时,公司联动兄弟加工中心,以零部件、半成品加工为代表的组合销售模式成效显著,进一步巩固了客户关系,扩大了业务合作量。
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浙江大明各部门紧密配合,销售、计划、生产、质量、仓储等环节高效协同,合理编排生产计划,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生产机组加班加点赶制订单,仓储部门全力保障收发货效率,确保每一笔订单按时交付,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目前,浙江大明的深加工业务已广泛应用于船舶制造、印染纺织、新能源、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压力容器、真空设备、食品机械等领域,并成功承接众多海外客户的加工订单。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服务能力,拓展应用场景,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03太钢不锈钢管公司三季度实现吨钢降本500元
今年三季度,太钢集团不锈钢管公司深入践行“算账经营”理念,通过生产调度优化、能源消耗管控和设备升级改造三大举措协同发力,成功实现吨钢降本500元的目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精准调度,削峰填谷降电耗
公司创新利用非连续机组特性,建立挤压机与轧机协同作业模式。通过精准错峰生产:在挤压线满负荷时段安排轧机维护,在挤压线换模时段全力运行轧机,有效平抑用电负荷。该策略使峰时用电占比降至37.09%,节约电费80余万元,实现电力成本精细管控。
二、时序优化,压缩燃气见实效
针对燃气消耗占比大的痛点,公司聚焦蒸汽系统优化。通过精确测算酸洗脱脂工艺时间,合理设定锅炉启停节点,将每日供气时间压缩至12小时。此举三季度降低酸洗燃气成本52万元,为能源结构优化提供新路径。
三、设备升级,改造老炉提效能
对承担70%退火量的1号辊底炉实施全面改造,优化内部结构、升级燃烧系统、强化保温措施。改造后设备日退火量实现翻倍,能耗降低38%,累计节约燃气费358万元,成为节能增效的典范案例。
不锈钢管公司通过这三项关键举措,展现出精细化管理的显著成效。公司表示将持续深化“算账经营”,挖掘降本潜力,为完成年度目标全力冲刺。
04欧盟拟筑不锈钢贸易壁垒,2026年新规重构全球供应链格局
综合外媒2025年10月13日消息,欧盟委员会计划于2026年年中实施一项针对不锈钢的贸易新政策,通过提高关税与大幅削减进口配额的双重措施,意图扭转其在不锈钢关键原材料领域长期依赖外部供应的局面。
根据方案,欧盟将构筑坚实的不锈钢贸易壁垒。其背后是欧盟联合研究中心连续两年警示的核心问题:欧盟内部不锈钢产能与需求间存在高达25%的巨额缺口。在《关键原材料法案》框架下,确保不锈钢等战略物资的供应安全已成为欧盟的优先议程。
此政策已引发市场前瞻性反应。据透露,部分欧盟不锈钢厂正积极筹划新规落地后的商业策略,未来可能仅向客户提供配额范围内的供应量。这意味着欧盟市场的不锈钢供应将从当前的全球化模式,转向以配额为基础、内部供应优先的新范式。
表面看这是一项贸易保护措施,实质上是欧盟争夺全球不锈钢供应链主导权的关键一步。通过配额制度,欧盟试图强制将需求引流至本土钢厂,刺激区域内产能投资,同时为潜在全球供应链动荡未雨绸缪。
新规实施后,欧盟市场的高准入“门槛”即将竖起,全球不锈钢出口商需重新规划贸易流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