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处眺望东区阿署达四季花海景区,1000余亩生态园林景观巧妙构成一幅层次分明、绚丽多彩、形似绽放“攀枝花”的美丽画卷。谁曾想,这里曾是一座国内坝体最高、安全服役年限最长的大型尾矿库——马家田尾矿库。这正是攀钢矿业公司以实际行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修复治理成功实践的一隅。
清洁生产,重塑矿山“生态脉络”
面对露天采矿的现状,矿业公司全面抑制穿、采、运、排全流程扬尘。在采场、排土场等产尘工序采取湿式作业,铺设全长9000余米的抑尘高压管网整治道路扬尘;新增布袋式除尘器、喷雾式水炮抑尘装置、卸载点抑尘系统等,有效实现生产现场扬尘的综合治理;开展选矿老破碎除尘系统改造、除尘系统优化改造工程等大气环境保护治理项目。目前,该公司有大气排口52个,各类除尘器52套,实现了达标排放。
矿业公司始终坚持绿色制造与绿色生产并重,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将流程选别后的尾矿浓缩后,输送至中沟湾尾矿坝,尾矿浆经自然沉降后产生的澄清水再送至选矿回收利用,减少生产水用量,使选矿生产水的复用率提高到95.39%以上。持续加大资金投入,针对生产系统产生的噪声,采取隔声屏、隔声墙、隔声房等防治措施,先后完成选矿磁选主厂房房顶及北侧增设隔声设施、朱兰铁矿尖山风机房噪声治理工程。近年来选矿东南西北四面厂界噪声昼间、夜间监测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三类标准排放限值。
2017年至今,该公司实施生态恢复治理项目165项,投入约6.69亿元,生态环境质量取得较大改善。实施了“球磨机综合节能”“提高白马片区低能耗取水量,降低取水成本”等节能减排项目77个,创效3180余万元。先后荣获“首届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四川省环境保护先进企业”“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优秀矿山企业”“国家级绿色矿山单位”等荣誉。
生态守护,实现矿区“七十二变”
9月的朱兰铁矿肖家湾排土场依旧绿树成荫,草木葱茏,一片生机。多年来,矿业公司以实际行动狠抓矿山生态恢复工作。
坚持每年对本部和新白马片区的采场、排土场进行生态恢复。截至目前,矿业公司已投入资金3.67亿元实施矿区绿化面积13949亩,矿山整体绿化率达41.73%。矿山为青山让路,是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2020年12月,该公司将尚余库容约5000万平方米的马家田尾矿库停止排尾,稳步推进库区闭库方案实施,完成库区2300多亩滩面覆土和156.8万平方米植被绿化等建设项目。2022年6月成功完成闭库,昔日“黑湖”变成为市民喜闻乐见的公园“打卡地”。
数智赋能,打造绿色矿山“升级版”
在朱兰铁矿智慧管控中心,操作人员稳坐在如同游戏舱般的“智控座舱”里,全神贯注地盯着高清屏幕,通过高速稳定的5G网络,远程精准操控着数公里外采场上庞大的钻机、电铲、矿卡和挖掘机。
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实践背后,是矿业公司以数智化转型驱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层战略,驱动绿色矿山向“升级版”跃迁。2021年,该公司携手华为、中国移动攀枝花分公司等单位,率先在国内冶金矿山行业探索实践5G远程采矿。随着朱兰铁矿5G无人采矿项目建成投运,让职工远离了噪音、粉尘、塌方等危险环境和因素,也使绿色发展之路更加畅通。
选矿尾矿输送过江管道以前靠人工巡检管道,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安全环保风险较高。今年,矿业公司建设尾矿过江管道泄漏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在过江管道沿线建成23个点位的视频监控摄像机,运用视频 AI 识别技术,实现矿浆泄漏识别并预警,提高响应速度,确保生产顺行。在新白马公司精尾作业区,国内运行压力最高的铁精矿高浓度长距离管道输送系统把铁精矿源源不断送往西昌钢钒,全长97公里,每年输送200余万吨铁精矿,这也是矿业公司近年来清洁生产工艺的重点工程。该公司还新建了能源智能管控系统,建成投运后实现能动中心28个变配电站、水站集中操作、集中监控,降低铁精矿能源单耗0.21kgce/t,持续提升能源智能化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