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既是稻谷归仓的收获季,更是海城企业“五改”项目加速落地、释放动能的关键期。记者走进工业企业的生产一线,看到机器轰鸣的施工场地里,新项目即将竣工;高效运转的新生产线上,优质产品接连下线——海城以政企协同推动工业“五改”的魄力,不断加快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海城企业焕新再出发。
	
“五改”是企业应对挑战、拥抱机遇的“金钥匙”。市场风云变幻,唯有主动求变者胜。辽宁辽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斥资600万元升级陈旧设备,新生产线提前投产,前8个月产值同比提升20%,用技术改造尝到了“提质增效”的甜头;海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面对成本上涨压力,同样投入600万元推进电熔镁炉技改,不仅让产量提升 32%、单耗降低13.6%,更实现年节电90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 7000 吨,含镁量98%的高端产品占比跃升40%,完成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跨越;正昌工业有限公司为承接国内外高端订单,投资1000万元改造两条生产线,新增先进设备、升级管理软件,以产能扩张与质量提升回应市场期待。这些企业的实践证明,无论是顺境中追求突破,还是逆境中寻求突围,“五改”都是激活内生动力、抢占市场先机的核心路径。
	
“五改”的深入推进,离不开政企协同的“强支撑”。企业主动作为是基础,政府精准服务是保障。市委、市政府将“五改”摆在稳工业、强工业的突出位置,大力推动惠企政策落实,督导解决项目建设堵点卡点;相关部门和属地开辟绿色通道、配备“一对一”专员,全程协助企业办理手续、保障用电、解决用工与融资难题,更以“跟踪+服务+考核”全流程机制扫清项目堵点。其中,牌楼镇领导分片下沉企业,解读惠企政策、梳理项目清单,推动17家企业“五改”总投资突破14亿元;正是这种“企业敢干、政府敢帮”的协同氛围,让海城“五改”工作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从长远看,“五改”不仅是当下的“应急之举”,更是海城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产业发展主流的今天,“五改”一头连着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质量的优化,一头连着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动能的转换。今年前9个月,海城大批“五改”项目投产见效,既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更为城市工业经济注入了持久活力。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加快 “五改” 进程,推动竣工项目早达产、在建项目快落地,海城必将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走出一条以 “新” 提 “质”、以 “改” 促 “兴” 的发展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