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能源燃料资讯
见证城市电力工业变迁——探访省级工业遗产营口一次变电所
发表时间:2025-10-31

营口市有这样一座变电站,建成至今已连续运营八十九载,其完整保存的改造升级图纸、设备迭代记录,主控大楼与实训基地,既是电力工业发展的立体教科书,更是培育新时代“电力工匠”的摇篮。今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第四批省级工业遗产名单,国网营口供电公司营口一次变电所(以下简称“营一变”)成功入选。日前,记者探访了这座变电站,揭秘它与营口市的“电力情缘”。


营口220千伏变电站(原“营一变”)位于营口市老边区路南镇钢铁村,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米,有主控大楼及附属建筑8栋。记者绕着“营一变”大院走一圈,足足用了20多分钟。大院内遍布变压器、电容器以及断路器、线缆等变电一次设备,如钢铁丛林一般整齐排列着。据国网营口供电公司变电运检一工区副主任刘盛涛介绍,“营一变”共有220千伏和66千伏两个电压等级,分成23条配出线输送电力至营口主城区的千家万户。


走进“营一变”大院,一红一白两座小楼映入眼帘。红色的是主控楼,白色的二层小楼是正在建设中的营口电力工业博物馆,其收藏的2100余张图片、2.7万余字史料,记录了营口地区电力工业的变迁史。


“营一变”始建于1936年,89年来,历经了多次改造和扩建。1948年营口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变电所进行了全面接管和维护,逐步更新设备,提升供电能力,以满足城市恢复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的需求。1959年至1960年,“营一变”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一次电压由154千伏升至220千伏。2002年,随着工业企业不断增多,营口地区用电量激增,为提高供电可靠性,“营一变”增加一台12万千伏安变压器。2010年,“营一变”完成综合自动化改造,实现了自动化运行。刘盛涛告诉记者,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的不断应用,“营一变”也从最多时70多名运维工人到如今实现了无人化管理。


记者在“营一变”大院内看到,一台几十吨重的三号主变压器犹如一位钢铁巨人,格外显眼。盛夏时节,这台“大家伙”是如何散热的呢?国网营口供电公司变电运检一工区变电专责杨铎告诉记者,这台大型变压器的散热主要依靠油浸式冷却,通过变压器油循环带走热量,再通过散热器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说到变压器油,杨铎给记者讲了个小故事。营口解放初期,电力物资匮乏,“营一变”的进口变压器油断了顿,导致电网中断。变电工人为解决难题,创造性地用熬好的豆油替代变压器油,成功恢复了送电。


在“营一变”改造升级进程中,营口电力工人凭借着过人的创造力和实干精神,克服了诸多难题。杨铎介绍,1976年,电力工人迁移几十吨重的“营一变”一号主变压器时,因为没有大型起重设备,便采用了滚木法,硬是把这台“大家伙”挪到了指定位置。


如今,“营一变”使用的变电器油早已实现国产,起重、运输设备也被国产吊车、货车所取代,就连检修工人也无须再爬电线杆,乘坐带斗臂的电力作业车就能轻松上下作业。


“营一变”是营口电力发展的缩影。刘盛涛告诉记者,目前,营口全境220千伏变电站增至19座,“营一变”的变电容量也从当初的17.15兆伏安增加到如今的360兆伏安,增长了20多倍。同时,“营一变”也折射出营口经济社会发展的跃迁之路,电流奔涌的背后,是繁华热闹的都市和生机勃勃的工业园区。


如今的“营一变”,正以全新的面貌、全新的姿态,继续守护营口地区的万家灯火。


咨询热线:
400-110-9771
客服微信: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