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工业产值39.2亿元,同比增长116%。今年前11个月,本溪市废钢铁加工配送基地不仅成功化解了钢铁市场收缩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双重压力,还在数字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12月11日下午,位于本溪湖经济开发区的建发钢铁(本溪)废钢基地加工车间里传来机器运转的隆隆声,大型液压机正在对回收来的废旧钢材原料进行二次加工,将它们剪切、破碎、压制,最终变成60公斤重的铁屑压饼。
“过去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已经满足不了钢厂的订制化需求,这些个性化需求涵盖尺寸、型号、材质等生产要素,钢厂正在倒逼废钢铁循环产业走推陈创新之路。”公司负责人辛欢说。
同样的工作场景也发生在一墙之隔的本溪钢联金属资源有限公司。公司通过数智化、可视化技术创新,做到所有加工过程可追溯,实现了由传统钢铁原料供应商向金属资源循环利用服务商的身份转变。
废钢企业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由于加工的原材料多是钢头铁屑、冶金废渣、氧化废料等回收上来的废钢废铁,废钢加工行业长期存在着工艺水平低、技术含量低的特点。“废钢铁资源回收再利用其实是一种可替代铁矿石的生产加工模式,不仅能减轻钢铁厂对铁矿石的依赖,扩大钢铁产业内循环,还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废钢基地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废钢基地与本钢集团合作,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跟标机制,专题解决废钢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打造出钢地合作新平台,开拓了辽阳、抚顺、大连、天津、乌兰浩特等外埠钢厂合作新市场,今年前11个月,废钢基地完成废钢铁加工配送161万吨,同比增长159%。
目前,废钢基地拥有规模企业6家,年加工配送能力达600万吨,年贸易能力达400万吨。基地内搭建了集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互联网废钢交易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纯净破碎钢和有色金属等再生资源回收服务,被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批准成为全国首家由地市级政府主导打造的“全国废钢铁加工配送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