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出,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参与起草的T/CI 518-2024《发明过程解决理论(C-TRIZ)方法应用水平的认定规范》在2024年9月18日发布,并于2024年9月18日正式实施。本文件规定了发明过程解决理论(C-TRIZ)方法水平认定的主要内容、总体原则与框架、认定指标、认定依据、认定流程、持续改进等。
发明过程解决理论(C-TRIZ)是由檀润华教授领衔的创新方法团队,在扩展前苏联阿奇舒勒的TRIZ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实践和技术创新需求,形成的一种技术创新理论。C-TRIZ的主要内容包括:(1)基本概念,介绍C-TRIZ的起源、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2)发明过程分类,将发明过程分为基本发明过程、辅助发明过程、核心发明过程等11类;(3)发明的机遇发现与转换,探讨如何识别与利用创新机遇;(4)基本发明过程,包括类比过程、冲突解决过程、功能综合过程等;(5)辅助发明过程,如裁剪再造、集成驱动与专利规避发明过程;(6)核心发明过程,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及过程再造发明过程;
(7)技术转移模式,面向企业的C-TRIZ技术推广与应用模式。
C-TRIZ的认定框架如图 1所示:
图 1 C-TRIZ的认定框架
C-TRIZ水平认定类型包括:
(1)A系列(C-TRIZ创新工程师系列),考核技术创新方法应用与咨询能力等级,具体分为A1、A2、A3、A4、A5、A6等级;(2)B系列(C-TRIZ创新培训师系列),考核技术创新方法培训能力等级,具体分为B1、B2、B3、B4等级。认定指标包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际应用能力、推广能力、咨询与培训能力。认定依据包括:理论考核、案例分析、创新成果展示、培训与指导记录。
理论考核具体内容包括:
(1)基础知识测试,涵盖C-TRIZ的基本概念、原理、工具与方法,如40发明原理、冲突矩阵、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等;(2)进阶理论应用,考察参与者如何将C-TRIZ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分析中的能力,包括如何识别问题中的冲突、选择适合的解题工具等;(3)跨学科知识融合,测试参与者是否能够将C-TRIZ与其他学科(如设计思维、系统工程、心理学等)的知识有效结合,以更广阔的视角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具体内容包括:
(1)案例选取,参与者需从个人工作或学习经历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作为分析对象,确保案例的真实性和挑战性;(2)分析过程,详细阐述问题背景、应用C-TRIZ理论进行问题分析的过程(包括识别冲突、确定解题方向、选择工具等)、提出的解决方案及其实施效果;
(3)反思与总结,分析解决方案的优缺点,讨论可能的改进方向,以及从案例中获得的经验教训。
总认定流程如图 2所示。
图 2 总认定流程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C-TRIZ创新知识与能力国际认定委员会的发起成员单位之一,以及C-TRIZ 水平认定耐火材料行业分委会的依托单位,致力于在耐火材料行业开展创新方法人才的培养,目前已在国内培养A系列(C-TRIZ创新工程师系列)60余人,B系列(C-TRIZ创新培训师系列)2人。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将以培养创新方法人才为抓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