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西部水泥发布公告,宣布将以总价16.5亿元将位于新疆的水泥及相关资产出售给海螺水泥。西部水泥表示,出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更适合用于偿还本公司已发行的部分优先票据(利率为4.95%),并释放营运现金流以支持本集团的扩张项目,尤其是在非洲的发展。
公告称,西部水泥专注海外市场的成效已于近期的财务业绩中体现。2024年,非洲及乌兹别克斯坦的水泥及熟料销量约为403万吨,仅占西部水泥总销量的20%左右,但海外市场的收益占集团总收益的38%,并贡献了67%的毛利率。
西部水泥在公告中还举例道,非洲及乌兹别克斯坦吨水泥毛利远超国内,分别达到323元及64元,相比之下国内水泥毛利为42元。董事会对西部水泥在海外发展领域的增长潜力仍然持高度乐观态度。
国际巨头正在撤离非洲市场
近年来,由于国内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且未来需求将继续大幅度下滑,业内巨头纷纷加大海外布局。
据中国水泥网大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中国水泥企业海外熟料产能已经达到7980万吨左右,另有在建产能1420万吨左右,且多个并购项目正在推进中。具体来看,除台泥收购土耳其水泥企业,市场主要位于欧洲以外,国内其他水泥企业海外产能主要布局在东南亚、中亚和非洲,其中非洲是当前国内企业海外投资的重点。
正如西部水泥在公告中的表述,非洲人口增速冠绝全球,总人口预计将由2024年的15亿增至2050年的近25亿,部分地区亦拥有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内生产总值。非洲市场的基建发展及城市化进程受惠于多项本地及国际发展计划,包括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水平相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人均水泥消耗极低,仅为已发展市场的一小部分,多数国家的水泥生产设施落后,供应不足且行业高度分散。
不过,在国内水泥企业纷纷瞄准非洲市场的时候,国际水泥巨头豪瑞集团却在撤离非洲市场。
去年底,豪瑞宣布将出售其在拉法基非洲持有的84%股份给华新水泥,作价10亿美元。在交易完成之后,豪瑞将事实上退出尼日利亚市场。另外,早在2021年华新水泥就曾收购拉法基赞比亚75%股权,以及拉法基马拉维。
西方水泥巨头比国内水泥企业更早的进入非洲市场,具有先发优势,且在管理、技术水平等方面不弱于国内企业。西方水泥巨头撤离非洲市场,或许能说明一个问题,非洲水泥市场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即便潜力无限,但挑战同样巨大。
进军非洲水泥市场可能面临哪些困难?
1、成本可能远高于国内。
根据中国水泥网的数据,非洲确实是全球水泥价格最高的区域之一,例如埃塞俄比亚水泥价格竟然超过320美元/吨。西部水泥在公告中已经指出,非洲水泥业务毛利率高达323元/吨。不过,这里指的只是毛利率,若扣除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税费以及其他营业外支出,实际利润率可能会打不小的折扣。此外,当前国内水泥企业非洲建厂和收购企业成本远高于国内,导致巨大的财务成本和折旧成本。另外,非洲地区可能还存在各种隐性成本,比如地方关系疏通,地方捐赠及各种让利等等。
2、国家政局稳定性。
非洲是全球政权更迭最为频繁,动乱发生率最高的地区,没有之一。同一个国家之内民族众多,地方派别林立,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不少国家中央政府对地方部落的管辖能力有限,部落冲突时有发生,投资非洲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安全风险。例如,近期刚果布发生严重的军事冲突,一度对当地水泥厂造成冲击。
3、专业人才匮乏。
海外投资不同于国内,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市场、外语等等,对国际化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这个也是目前比较缺乏的,特别是未来需要大规模走向海外的话,这个缺口会更大。
4、汇率变动及利润回收。
中资水泥企业海外投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这些新兴国家经济较为落后,汇率波动幅度大,这可能造成本来盈利的项目因汇率波动从而变成亏损。另外,非洲国家普遍外汇储备有限且极为珍贵,在国外赚的钱如果不能通过有效方式搞回国内,那这些利润就只能是账面上的数字。
5、水泥产能过剩问题。
虽然不少非洲国家水泥供不应求,但需求密度极低(每平方公里水泥需求量),加上基建落后,运输成本高昂,区域范围内需求很容易出现饱和状态,如果继续加大销售范围,销售成本又会越来越高。另外,国内水泥企业扎堆走出去,还可能会出现相互竞争的局面,业内还要避免“卷了国内卷国外”。
非洲确实是一块潜力巨大的市场,走出去也是未来国内水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如果想着到海外去“暴富”,那梦想可能有点过于丰满。国内水泥企业走出去,必须控制投资成本,利用最先进技术“武装自身”,同时选择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潜力较好的国家,且配备足够的专业人才,并避免“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