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发表题为《北京利尔董事长赵伟:“老树干”嫁接“新枝芽” 耐火材料龙头布局AI芯片与新能源》的文章,现全文转载如下:
在传统制造业加速向科技化转型的浪潮中,耐火材料龙头企业北京利尔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战略变革。80后北京利尔董事长赵伟接棒一年来,以“耐火材料主业筑基+新兴科技双轮驱动”的战略重构,推动这家行业领军企业向AI芯片、硅碳负极等前沿领域纵深拓展。近日,赵伟就战略转型、技术布局及产业化突围等核心议题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揭示这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向“耐火材料+新兴科技”双主业转型的深层逻辑。
战略迭代:从单一主业到双轨并行
“转型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而是对未来的应答。”谈及投资上海曦望与联创锂能的决策,赵伟开门见山地道出战略内核。在他看来,父辈们奠定的耐火材料产业根基仍是公司发展的“压舱石”,但面对钢铁行业周期性波动与全球科技变革的双重挑战,必须构建“传统产业+新兴科技”的复合增长体系。
这种战略转向与二代接班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赵伟坦言,上一代管理层以“聚焦耐火材料主业”实现了从行业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而他掌舵下的北京利尔需要更具前瞻性的产业布局。“当AI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当硅碳负极成为动力电池技术迭代的关键变量,我们必须跳出单一业务的舒适区。投资上海曦望和联创锂能,本质上是布局制造业智能化与新能源两条黄金赛道。”赵伟坦言。
“耐火材料业务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但AI芯片与硅碳负极的爆发潜力将重构公司盈利结构。”赵伟透露,上海曦望已进入商业化突破期,联创锂能则计划今年内实现量产线投产,两大新兴业务有望在2026年形成规模收入。
前瞻布局:探索AI专用模型应用
今年5月,北京利尔及董事长分别出资2亿元、5000万元,参股上海曦望。在国产AI芯片赛道百舸争流的当下,北京利尔为何尤其青睐上海曦望?
对于记者抛出的提问,赵伟给出了三重考量:技术原创性、资源整合力与场景适配性。
“上海曦望通过自主设计的AI芯片实现了高效的推理和训练能力。同时,结合先进制造工艺,实现了低能耗和高计算密度,在技术层面有着强劲的竞争力。”
“上海曦望有着强大的股东背景,在业内的资源整合优势突出,背靠商汤科技的算法沃土,同时获得三一集团、粤民投旗下基金加持,将为公司的产业协同提供资源整合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与通用大模型不同,工业领域对AI的需求更聚焦于生产流程优化、设备运行管理、质量检测、安全监控等众多细分场景,例如在耐火材料车间,AI专用模型应用通过分析窑炉温度曲线实现能耗优化与故障预警;在设备管理方面,借助专用模型实施监控并动态调整运行情况,实时进行风险识别与故障预警,提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效率;在安全管理方面,监测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并行走在既定区域,工业操作流程是否合规,实时自动判断并提示预警等。”赵伟透露,为此,北京利尔正计划依托自身经验与数据优势,联合商汤科技共同开发面向制造业工业细分场景的垂类专用模型。
“工业AI需要量体裁衣,专用模型的轻量化、定制化与实时响应能力,恰好匹配制造业对稳定性的需求。”赵伟强调。
材料革命:硅碳负极的产业化探索
如果说AI芯片布局彰显了北京利尔的科技野心,那么对联创锂能的投资则展现了其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产业洞察力。
2024年1月31日晚间,北京利尔公告,公司与赵继增(时任董事长、实控人)分别以1.5亿元、7500万元对联创锂能实施增资,增资完成后,公司和赵继增将分别持有联创锂能10%、5%的股权。
赵伟透露,公司的投资决策源于对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深度研判。“在固态电池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石墨负极材料已成为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瓶颈,业内普遍认为硅碳负极将成为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的关键材料,这是一个千亿量级的蓝海市场。”
记者了解到,面对硅碳负极制备工艺复杂、量产难度大等行业痛点,联创锂能已形成独特的技术解决方案。“联创锂能坚持做从原料端、工艺端到设备端的垂直一体化研发,在碳骨架构建、预锂化技术、硅碳复合碳包覆工艺、生产装备等核心环节持续攻关并实现了突破,建立了自身的护城河”。赵伟透露,目前,联创锂能发展态势非常好,预计量产产线将会在今年投产,其产品已经得到国内核心头部电池厂商的认可,随着明年硅碳负极材料的需求爆发,联创锂能的业绩可期。“我们正在与联创锂能共同谋划未来产能安排,计划三年内将硅碳负极产能提升至5万吨/年,公司也将根据联创锂能的发展状况,在资金、资源等多方面给予支持。”
未来布局:传统产业的科技化再造
站在二代接班的历史节点,赵伟的战略版图不止于AI芯片与新能源材料。在他勾勒的蓝图中,北京利尔正推进一场覆盖全产业链的科技化再造。
赵伟介绍,在耐火材料主业,公司正实施“海外扩张+资源控制”双战略。一方面,公司将会持续深耕耐火材料主业,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越南生产基地正在设计论证中,未来可能拓展至其他国家,以寻找与国际大型钢铁企业的合作机会,提升公司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公司也关注到耐火材料产业上游资源的重要性,会在合适时机布局矿产资源,保障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成本优势,夯实耐火材料业务根基。
“传统产业不是没有创新空间,我们正在开发智能耐火材料,通过植入传感器实现窑炉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赵伟称。
这种“材料+智能”的升级思路,正是传统制造业拥抱科技的典型路径。在新兴产业领域,赵伟透露,未来公司会持续关注AI芯片和硅碳负极材料行业的发展,寻求与更多优质企业或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特别是在固态电池相关产业链上,公司会探索更多的投资和合作机会,深化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布局,坚定不移地走好转型之路,更好地谋划公司的长远发展。
赵伟说:“利尔的转型不是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要在耐火材料这个‘老树干’上,嫁接AI芯片与新能源材料的‘新枝芽’,最终长成科技与制造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林。” (文/刘杨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