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水泥行业资讯
水泥行业强制绿电消费比例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25-07-16

7月2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印发《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下达2025年、2026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通知》规定在2024年增加对电解铝行业单独的绿电消费比例的基础上,2025年增设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2025年各省水泥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从25.2%-70%不等。202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电解铝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钢铁、水泥、多晶硅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完成情况只监测不考核。


同时,下达的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为约束性指标,按此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考核评估。


通过文件附表可以看到各省水泥行业2025年度消纳比例不同,最低的为福建省的25.2%,最高的为四川、云南、青海三省的70%;26年比25年度普遍增加1%、2%的比例。未来不排除进一步的提高比例。


这个是继2025年3月26日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又强制绿电消费比例。具体各省2025年度和2026年度消费比例如下表:


那么水泥行业纳入强制绿电消费比例对水泥行业有何影响,水泥行业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对水泥行业的影响。


1、增加水泥行业的生产成本。


尽管文件要求2025年度对水泥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完成情况只监测不考核。意味着2025年度水泥企业不强制购买绿证,但是根据电解铝行业的经验,第二年就开始强制考核,意味着水泥行业26年肯定纳入强制考核,并且因为对各级政府有强制考核的要求,为地方政府的约束性指标,按此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考核评估,所以地方政府会强制要求水泥企业执行,必须按照要求的比例购买绿证履约。


按照目前的每个绿证价格5-8元之间,每个绿证包含1000度电,折算下每度电0.5-0.8分钱,按照水泥行业吨水泥外购电量约50度计算(扣除余热发电自发自用),绿电比例按照39%计算,吨水泥增加9.6分钱和15.5分钱,虽然目前看着不多,按照去年水泥行业年产水泥18.24亿吨计算,年增加成本1.75亿-2.83亿之间,如果绿电成本继续上升,水泥行业需要支付的成本更多,对于目前很多严重亏损的水泥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


2、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


和碳排放权交易一样,国家也有专门的平台进行绿证交易,也需要开户、交易、履约等流程,企业也要安排专人负责此事,核算购买绿电量,紧盯绿电价格波动情况,及时购买绿证,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3、有利的一面是可以进行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扩大企业影响力。


企业可以进行绿色电力消费认证,对产品颁发相应绿色电力消费标识,有利于提高社会公众绿色消费意识,提高企业品牌美誉度,扩大企业影响力,使出口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二、水泥企业应对措施。


既然政策已经出台,作为企业只能被动执行,要学习相关的文件要求,趋利避害,运用规则,减少对企业的影响。作为水泥企业,应该做如下应对措施:


1、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千方百计降低电耗,降低从电网购电量。


节能降耗向来是水泥行业永恒的话题。设法降低单位产品用电量、减少外购电费用,本就是节约成本的举措。此外,政策是依据外购电网用电量来计算绿色电力消耗比例的,因此从电网购买的电量越低,所需购买的绿证就越少。


2、水泥企业开展光伏发电、风电和储能一体化项目建设。


受当前光伏发电、风电、储能等成本降低的影响,加之水泥行业拥有丰富的堆棚和矿山等场地资源,且水泥企业用电量大,在过去两年里,越来越多的水泥企业开始建设光伏发电和储能项目。其中,海螺水泥在济宁和平凉两个基地开展了风电项目建设,在济宁基地打造零外购电工厂。实现零外购电后,企业便无需购买绿证。因此,水泥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设光伏发电、风电和储能项目,以减少从电网购买的电量。


3、及时学习了解政策,指定专人跟进。


作为新出来的政策,企业要组织人员学习,理解吃透政策,并且学习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的注册,交易,核销等规则,了解绿证价格的波动情况,及时买入,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大型企业建议同步培养多名相关的人员。


咨询热线:
400-110-9771
客服微信:
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