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行情信息
上旬煤价走势如何?
发表时间:2025-08-05

上周,正值月底,少数煤矿已提前完成生产任务;叠加降雨导致临时停产,供应端进一步收紧,短期煤价仍有支撑。部分煤矿已收到地方能源局转发的关于开展煤矿生产核查的通知,主产区煤价延续稳中上涨。环渤海港口市场情绪与政策预期向好,港口优质货源持续紧俏,贸易商挺价心态浓厚。尽管整体需求以长协为主,市场煤采购有限;但在环渤海港口库存持续回落,叠加高温预期、外购价格上涨的影响下,市场情绪积极向好,贸易商报价继续探涨。


环渤海港口市场交投氛围冷清,上游报价高位坚挺,下游需求疲软,还盘压价,成交僵持。贸易商整体对后市有较高预期,叠加市场传出超产核查等利好消息,市场报价偏高;下游虽采购量不大,对高价接受度有限,市场实际成交稀少,但市场成交价格重心却在在缓慢提升。此外,部分在产煤矿小幅上涨后拉煤车不减,价格持续上浮,短期市场利好支撑较强,矿方涨价意愿普遍。坑口价格上涨导致到港成本持续倒挂,贸易商报价坚挺。虽然高成本叠加“迎峰度夏”需求支撑,价格仍有上涨可能;但受制于需求有限,叠加库存充足,预计煤价涨幅有限。一方面,主产区频繁降雨,导致露天煤矿出现停产,有的线路隧道需要清理施工,煤炭生产和发运受影响,环渤海港口端库存明显下降。截止目前,环渤海八港合计存煤降至2320万吨,较5月11日的库存最高点(3114万吨)下降了794万吨。另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发布通知,拟在八个重点产煤省区开展煤矿生产情况核查,市场担忧供应收缩,进一步支撑了煤价。核查煤矿生产情况,主要是治理煤炭企业“以量补价”、超出公告产能生产的现象,这也要求煤矿必须按部就班,严格按产能执行,促使煤炭市场的供应收紧。山西、内蒙古等主要产煤区,原来有些超产的煤矿在政策压力下,产量明显下降,市场上的煤炭投放量减少,给煤价止跌反弹提供了支撑。


正值传统夏季电煤消费旺季。国内大部分地区气温创新高,电厂负荷增强,日耗煤量震荡上行,沿海八省电厂日耗一度曾经攀高至240万吨。本周,受持续降雨影响,沿海八省电厂日耗降至210附近,库存可用天数升至16天。在江浙沪等地降雨,电厂负荷回落的同时,福建、广东等地高温来袭,日耗拉高,对冲了长三角地区电厂需求的减量。目前来看,整体运行态势比较符合季节性预期。六月下旬以来,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回暖,政策加持下,电厂补库需求明显提升,对煤价形成支撑。然而,市场并非一片火热,电力端表现相对克制,沿海电厂主要拉运长协和采购进口为主,对市场煤刚需拉运,造成环渤海港口下锚船并不多,采购积极性一般;其中,秦港下锚船数量并未超过20艘。从供应端来看,产地部分煤矿出现阶段性减产,叠加水害对路基带来影响,大秦线发运量减量至60-90万吨,张唐线运量也不稳定,日均22万吨,促使环渤海港口调进量减少,库存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支撑了港口煤价。但二港及部分电厂的高库存,明显抑制了电力用户的集中补库意愿,叠加电厂长协覆盖率提高、进口煤减量有限等因素影响下,电厂采购市场煤数量有限,仅限于提卡和改善煤种热值的采购。此外,贸易商看不清市场走势,担心煤价突然下跌,纷纷采取快进快出的营销策略,不敢大规模投机囤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煤价上涨的速度和高度。


贸易商报价分化明显,低硫优质煤种因货源紧缺维持溢价,但整体涨幅已明显趋缓;终端采购持续低迷,电厂以消耗库存为主,市场煤实际成交寥寥;买卖双方心理价差有所扩大,普遍存在较大的议价空间。当前市场已进入典型“有价少市”状态,虽然产地成本支撑力度很大,叠加环渤海港口去库速度加快,促使煤价难以下跌,但需求疲软同样制约上涨空间,预计短期内煤价将维持高位震荡运行。


后续市场走势和港口煤价的涨跌变化主要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包括:台风实际影响的范围与强度、南方高温天气的持续时间,以及由此引发的电厂日耗变化,主产区降雨及铁路线路的恢复情况,进口煤价格优势变化。以上这些因素共同交织在一起,决定下一阶段的市场走势。初步分析,八月份的港口煤价大概率应该是:先涨后稳;而八月上旬,煤价保持上涨模式。


咨询热线:
400-110-9771
客服微信:
官方公众号: